为什么说,你走的每条“捷径”,都是未来要趟的“坑”?


20250916062725854.jpg


昆明的清晨,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沿着盘龙江边散步。江边的风景很有意思,总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。


一种是匆匆忙忙的“赶路人”。他们戴着耳机,步履飞快,甚至为了抄近道,不惜横穿草坪,留下一条条光秃秃的“捷径”。


另一种,是悠然自得的“养生者”。他们通常是一些老先生,不疾不徐地打着太极,或者只是简单地站桩。他们的动作很慢,慢到仿佛与这个加速的时代格格不入。


我观察了很久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“抄捷径”的人,常常因为躲避行人和车辆,反而走得磕磕绊绊;而那些打太极的老先生,看似一动不动,却气定神闲,自成一个宇宙。


那一刻,我突然想通了一件关于“人生”的大事。


我们这个时代,对“捷径”有一种近乎疯狂的迷恋。


  • 我们追捧“3天学会AI绘画,7天变现”的速成班;

  • 我们沉迷于“15分钟读完一本书”的知识胶囊;

  • 我们羡慕那些“踩中风口、一夜暴富”的商业神话。


我们总以为,人生的秘诀,在于找到一条比别人更短、更快的路。但今天,我想跟你聊一个可能有点“反人性”,但或许更接近真相的视角:


你走的每一条“捷径”,都在为你未来的道路,埋下一个更深的“坑”。人生最高级的智慧,恰恰是选择那条,看起来更难走的路。


第一章:“聪明药”的幻觉:我们为何如此迷恋“捷径”?


在聊“难路”之前,我们必须先看清一个现实:我们的大脑,天生就是一个“捷径”爱好者。


这并非我们的错,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“出厂设置”。


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面对的是一个资源匮乏、危险四伏的世界。在那种环境下,“节省能量”和“规避风险”是生存的第一法则。因此,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一套极其强大的机制:优先选择短期确定性的收益,极力回避短期确定性的痛苦。


  • 眼前有一块熟肉(短期收益),就绝不会去费力气打一头未知的野兽。

  • 山洞里很安全(规避痛苦),就绝不会轻易跑到危机四伏的丛林里去。


这个机制,在过去,是我们的“生存法宝”。但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、环境相对安全的世界里,它却成了一个巨大的“陷阱”。


我们的“原始大脑”,跟不上现代文明的迭代速度。于是,我们把这种对“短期舒适”的本能追求,带到了所有的人生选择中。


  • 学习上,我们不想啃那些厚重、烧脑的经典著作(短期痛苦),而去刷那些轻松、搞笑的短视频(短期愉悦)。

  • 工作上,我们不想做那些需要长期积累、打磨基础的“笨功夫”(短期痛苦),而去追逐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、能快速出成绩的“热门岗位”(短期愉悦)。

  • 健康上,我们不想忍受健身的酸痛和健康饮食的寡淡(短期痛苦),而去享受高糖高油美食和深夜放纵的“快乐”(短期愉悦)。


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做“聪明”的选择,但实际上,我们只是在被自己那个“只想吃糖、不想吃药”的“原始大脑”所绑架。


第二章:“反脆弱”的智慧:为什么“拥抱痛苦”才是最高级的策略?


好了,既然“走捷径”是我们的本能,那为什么说它是个“坑”呢?


因为,所有让你“舒服”的捷径,都在让你变得越来越“脆弱”。


这里,我想跟你分享一个近几年对我影响极深的概念——“反脆弱”(Antifragility)


这个概念,来自思想家纳西姆·塔勒布。他把世界上的事物,分成了三类:


  1. 脆弱的(Fragile):在压力和冲击下,会破碎的东西。比如一个玻璃杯。

  2. 强韧的(Robust):在压力和冲击下,能保持不变的东西。比如一块石头。

  3. 反脆弱的(Antifragile):在压力和冲击下,不但不会受损,反而会变得更强大的东西。


什么东西是“反脆弱”的?


  • 我们的肌肉:你必须通过举铁、撕裂它(短期痛苦),它才能变得更强壮。

  • 我们的免疫系统:你必须适度地接触细菌和病毒(短期风险),它才能学会如何战斗。

  • 我们的心智:你必须去挑战那些让你感到困惑和烧脑的难题(短期痛苦),你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提升。


你看,“反脆弱”的本质,就是通过主动承受“可控的痛苦”,来换取“长期的强大”


现在,我们再回头看“捷径”。


“捷径”,本质上,就是一条让你回避了所有“必要痛苦”的道路。 它让你绕开了那些本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大的“压力”和“冲击”。


  • 你用AI一键生成了一篇论文,你绕开了独立思考和资料搜集的“痛苦”,但也因此失去了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机会,你的大脑变得“脆弱”了。

  • 你靠着信息差赚了一波快钱,你绕开了打磨产品和服务的“痛苦”,但也因此没有建立起任何核心竞争力,你的事业变得“脆弱”了。

  • 你从不拒绝任何让你舒服的诱惑,你绕开了自律的“痛苦”,但也因此失去了对身体和欲望的掌控力,你的健康和意志变得“脆弱”了。


“捷径”,就像一剂慢性毒药。它用短期的“舒适”,换走了你长期的“成长可能”。 当人生的风暴(比如一次裁员、一次行业变革)来临时,那些一直在走“捷径”的人,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,第一个被摧毁。


而那些主动选择“难路”、常年“拥抱痛苦”的人,早已把自己,修炼成了一棵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。


第三章:人生“困难模式”修行指南: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“受苦者”?


聊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“铁鳞,我明白了。但‘选择难走的路’,这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也太反人性了。我该如何开始呢?”


这,就触及了这场“修行”最核心的部分。我们不是要成为一个盲目的“苦行僧”,而是要成为一个聪明的“受苦者”。


结合纳瓦尔的智慧和我自己的“修行”体验,我为你总结了三个,可以从今天就开始练习的“困难模式”开启指南。


指南一:在学习中,主动寻找那个让你“肌肉酸痛”的领域


真正的成长,永远发生在你的“学习区”,而不是“舒适区”。


“学习区”,就是那个让你感觉有点吃力、有点烧脑,但又能够得着的地方。它就像健身时,那个能让你感到肌肉“酸痛”,却又不会让你受伤的重量。


所以,请你刻意地,为自己的人生,增加一点“认知阻力”。


  • 去读一本“硬书”:放下那些轻松的畅销书,去啃一本你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,或者一本哲学、科学的“天书”。即使你读得很慢,甚至很多地方都看不懂,都没关系。这个“啃”的过程,本身就是对你思维能力的最佳锻炼。

  • 去学一项“无用”的技能:去学一门乐器,去学一门编程语言,去学一门需要长期练习才能看到成果的手艺。这个过程,会帮你对抗这个时代的“速成”焦虑,让你重新找回“延迟满足”的快乐。


记住,让你感到“痛苦”的知识,才是能让你真正拉开差距的知识。


指南二:在决策时,优先选择那个“延迟满足”的选项


我们每天,都面临着无数个“吃糖”还是“吃药”的选择。


  • 是花一个小时刷短视频(立即吃糖),还是花一个小时去健身(延迟吃药)?

  • 是把奖金拿去买一个奢侈品包包(立即吃糖),还是投入到一个长期的理财计划中(延迟吃药)?


一个聪明的“受苦者”,会刻意地,训练自己“延迟满足”的能力。


他们知道,所有短期的快乐,都在透支未来的能量;而所有短期的痛苦,都是在为未来储蓄能量。


你可以从一件小事开始练习。比如,规定自己必须在完成当天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后,才能刷手机。这个简单的练习,就是在为你那块掌管“自律”的“意志力肌肉”,做一次小小的“推举”。


指南三:在关系里,敢于进行那场“可能会很尴尬”的对话


我们之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感到精神内耗,很多时候,是因为我们选择了“走捷径”——回避冲突


  • 你对同事的做法不满,但你怕尴尬,选择了忍气吞声。

  • 你对伴侣的行为失望,但你怕争吵,选择了假装无事。


这种“回避”,就是一种“捷径”。它让你在短期内,避免了冲突的“痛苦”。但代价是,那些未被解决的问题,会像滚雪球一样,在你们的关系里越积越大,最终,变成一个无法收拾的“深坑”。


一条真正健康的关系,必然是敢于直面“短期痛苦”的。它需要你鼓起勇气,去进行那场“可能会很尴尬,但必须进行”的艰难对话。


敢于暴露脆弱,敢于表达真实的需求,敢于设定清晰的边界。 这很难,但这恰恰是在为你们的关系,打下最坚实的地基。


结语:你的每一次“受苦”,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“铺路”


聊到这里,我想把视角,最终拉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“修行”上来。


人生,从来就不是一场关于“如何避开痛苦”的游戏。


人生,是一场关于“如何选择你的痛苦”的游戏。


你是选择“走捷径”的短期舒适,和它所带来的、长期的、被动的痛苦? 还是选择“走难路”的短期煎熬,和它所带来的、长期的、主动的成长?


这,是每一个清晨,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做出的选择。


别再羡慕那些走在“捷径”上的人了。你不知道,他们脚下的路,会在哪一个瞬间,突然塌陷。


去拥抱那些,能让你变得更“反脆弱”的挑战吧。


因为,你今天主动吃的每一个“苦”,都在为你未来的自己,铺就一条更宽广、更坚实的“路”。


互动一下:


今天的分享,是否让你对“走难路”这件事,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?


请在评论区告诉我:最近,你主动为自己选择了哪一件“更难”的事?


写下你的“修行”故事,让我们一起,成为更聪明的“受苦者”。





阅读 1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