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“看整体”还是“抠细节”?用错沟通模式,再好的教练也白费!


标签: 教练与NLP

20250918151719321.jpg


你好,我是薛铁鏻。


昆明的官渡古镇,藏着许多身怀绝技的手艺人。我特别喜欢观察他们,尤其是两位风格迥异的银匠。


一位是“老张”,他的铺子里,挂着一幅气势恢宏的银制《清明上河图》浮雕。你跟他聊天,他从不跟你讲某一处雕刻的细节,他只会眼里放光地,指着整幅作品,跟你讲它的宏大构想整体布局,以及这件作品如何承载了整个宋代的“魂”。他是一个活在“森林”里的人,看到的是整片风景。


另一位是“小李”,他的绝活是做精巧绝伦的银饰“掐丝珐琅”。你若驻足,他会拿起一枚小小的耳坠,用放大镜让你看那细如发丝的银丝,是如何在方寸之间,一步步勾勒出凤凰的羽翼,一格格填上斑斓的釉彩。他是一个活在“树木”里的人,看到的是每一片叶子的脉络。


这两位师傅,没有高下之分,都技艺超群。但他们的“世界观”,却截然不同。


这个小小的观察,恰恰指向了教练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,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“沟通密码”:你的客户,是像老张一样,偏爱“整体”的森林型思考者?还是像小李一样,执着于“细节”的树木型思考者?


如果你搞错了这一点,那么,无论你的教练技巧多么高超,你的提问多么有力,你都可能是在用对方完全无法接收的“频道”,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沟通。


今天,我想为你深度拆解这门来自NLP(神经语言程序学)的顶级识人术——“整体/细节”元程序(Global/Specific Meta-program)。它将给你一副“X光眼镜”,让你瞬间看透客户处理信息的底层逻辑,从而用最“对味”的方式与他沟通,让你的每一次激励,都直达人心。


为什么你的客户总觉得你“get不到重点”?


在教练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“僵局”:


  • 你滔滔不绝地为客户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,他却一脸茫然地问:“好的,那我们下周具体要做哪三件事?”

  • 你孜孜不倦地和客户拆解行动的每一个步骤,他却显得烦躁不安,打断你说:“这些细节先不说,你先告诉我,做这件事的最终意义是什么?”


这种挫败感,你是否似曾相识?我们常常将其归咎于“客户抗拒”或“时机不对”。但真相可能远比这简单:你们的“信息颗粒度”,完全不匹配。


这,就是“整体/细节”元程序的威力所在。它揭示了,我们每个人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,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偏好:


  • 整体型(Global)的人:他们的大脑像一个广角镜头,习惯于从上至下思考。他们需要先看到全貌、愿景、目的和意义(Why),才能对具体行动产生兴趣。他们被可能性机会所激励,但对繁琐的步骤和细节感到厌烦。

  • 细节型(Specific)的人:他们的大脑则像一个显微镜,习惯于从下至上思考。他们需要先了解具体的步骤、流程、事实和数据(How),才能构建起对整体的信任。他们被清晰的程序可控的过程所激励,但对“画大饼”式的空泛愿景感到不安。


当一个“整体型”的教练,试图用“改变世界的愿景”去激励一个“细节型”的客户时,客户听到的是“不靠谱”。


当一个“细节型”的教练,试图用“详尽的周计划”去推动一个“整体型”的客户时,客户感觉到的是“被束缚”。


这种沟通上的“颗粒度错配”,是导致教练效果大打折扣,甚至让客户觉得“你不懂我”的最常见原因。


【铁鏻视角】:匹配元程序,是“共创关系”的真实起点


ICF核心能力要求我们与客户“共创关系(Co-creating the Relationship)”。但真正的“共创”,是从哪里开始的?


不是从签订协议开始,而是从你愿意放下自己的思维偏好,真正进入客户的思维世界那一刻开始的。


理解并匹配客户的“整体/细节”元程序,就是这个过程的“敲门砖”。


  • ACC级别的教练,可能会无意识地用自己的偏好去跟客户沟通,有时碰巧匹配,有时则全程错位。

  • PCC级别的教练,开始有意识地去识别客户的偏好,并调整自己的语言,去进行“匹配”。

  • 而一个MCC级别的教练,则能将这种匹配,内化为一种“教练心态”。他不仅能自如地在“整体”与“细节”之间切换,更能有意识地,在恰当的时候,温和地“带领”客户,去探索他们不熟悉的那个维度。


他知道,一个伟大的“整体型”梦想家,最终需要“细节型”的执行力去落地;一个完美的“细节型”执行者,也需要“整体型”的愿景来指引方向,避免陷入“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”的忙碌。


这,才是教练的终极价值——不是去迎合客户的偏好,而是帮助他,整合自己的所有部分,成为一个更完整的“人”。


“读心术”实战指南:三步搞定不同“颗粒度”的客户


那么,我们该如何快速识别并有效应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客户呢?结合我的实战经验,可以总结为以下“三步识人激励法”。


第一步:一问定乾坤——用一个问题,听出他的“思维模式”


这是最简单,也最经典的识别方法。在教练的开始,问一个宏大的、开放式的问题。


魔法提问:“在我们的教练合作中,你最想获得的是什么?


然后,闭上嘴,仔细听他的回答方式。


  • 整体型(Global)客户的回答:通常是简短、高度概括、充满概念和抽象词汇的。

    • “我希望找到人生的意义方向。”

    • “我想实现自我突破,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”

    • “我渴望获得内心的平静自由。”

  • 细节型(Specific)客户的回答:通常是冗长的、充满具体事件、人物和步骤的。

    • “嗯,这个问题有点大。具体来说,我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个事,就是上周三,我老板让我负责一个新的项目,但是团队里的A同事不配合,他昨天开会的时候就反驳了我的第一个方案,然后……”


【教练心法】:请记住,重要的不是他回答的“内容”,而是他回答的“结构”。整体型客户会直接给你“森林”的鸟瞰图;而细节型客户,则会立刻带你走进“树木”的根部,让你看清每一条纹路。


第二步:校准“潜台词”——他的身体语言,藏着他的偏好


除了语言,客户的非语言信息,也在不断地“泄露”他的思维偏-好。


  • 整体型(Global)的特征

    • 思维:跳跃性强,喜欢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。

    • 状态:可能会显得有些“坐不住”,对长时间的细节探讨感到不耐烦。

    • 激励点:当聊到愿景、可能性、新机会时,他的眼睛会发光,身体会前倾。

  • 细节型(Specific)的特征

    • 思维:线性、有序,喜欢一步一步地把事情讲清楚。

    • 状态:相对沉稳,需要时间来处理信息,不喜欢被打断。

    • 激励点:当聊到清晰的流程、具体的数据、可行的计划时,他会感到安心,并表现出高度的参与感。


【教练心法】:你需要像一个最敏锐的“行为分析师”,去校准客户的能量变化。当他的能量上升时,说明你“说对”了;当他开始坐立不安、眼神飘忽时,很可能说明你的沟通“颗粒度”,让他感到不适了。


第三步:同频激励法——用他最“对味”的方式,点燃他的行动力


当你精准地识别出客户的偏好后,接下来的激励和引导,就必须“量体裁衣”。


如何激励“整体型”客户?——先给“森林”,再聊“树木”


  • 沟通策略:始终从“为什么(Why)”开始。先和他共创一幅激动人心的“未来蓝图”。

  • 魔法话术

    • “在我们讨论具体步骤之前,我们先来想象一下,如果这个项目完美达成了,那将是一幅多么宏伟的画面?”

    • “这件事背后,触动了你哪个最重要的价值观?它对你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?”

    • “让我们先把细节放在一边,从整体上看,这里最大的机会是什么?”


如何激励“细节型”客户?——先给“树木”,再看“森林”


  • 沟通策略:始终从“怎么做(How)”开始。先和他一起,搭建一个清晰、可靠的“行动阶梯”。

  • 魔法话术

    • “这个目标听起来很棒。为了让它变得更可控,我们能把它分解成第一、第二、第三,三个具体的步骤吗?”

    • “在你完全投入之前,你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哪些信息数据?”

    • “让我们来走一遍完整的流程。当你完成第一步后,你会具体做什么?然后呢?”


【教练心法】:这两种激励方式,没有好坏,只有是否“匹配”。对整体型客户“抠细节”,是对他热情的消耗;对细节型客户“画大饼”,是对他安全感的挑战。最高级的教练,懂得在两者之间自如切换,甚至在一次会谈的不同阶段,使用不同的沟通模式。


结语:最高级的专业,是让你的客户感觉“舒服”


我们常常追求“专业”,但很多时候,我们所谓的“专业”,只是我们自己习惯的那套“思考和表达模式”。


而真正的专业,是放下自我,去全然地看见匹配对方。


“整体/细节”元程序,就是通往这份“看见”的捷径。它提醒我们,在给出你的“森林”或“树木”之前,请先好奇地看一看:你的客户,他到底住在哪一个世界里?


当你能用他最舒服、最熟悉的语言去与他沟通时,你给予他的,将不仅仅是解决方案,更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——被懂得


在那份“懂得”之中,信任得以建立,可能性得以绽放,而真正的改变,也就此拉开了序幕。





阅读 1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