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旋动力学:一张图看懂客户的“价值观层级”,从此不再“鸡同鸭讲”


20250923132552153.jpg


你好,我是薛铁鏻。


生活在昆明,是一件很有趣的事。我常常会在同一天里,穿梭于几个截然不同的“世界”。


上午,我可能在一家百年老茶馆里,和一位“老昆明”品着普洱。他会跟我讲家族的传承、邻里的情分、以及对神明的敬畏。他活在一个由传统、人情和归属感构成的世界里。


下午,我可能会在一家高新区的创业咖啡馆,和一位90后CEO进行高管教练。他会用飞快的语速,跟我聊他的商业模式、KPI、以及如何得下一轮融资。他活在一个由目标、效率和成功构成的世界里。


晚上,我又可能走进一个公益组织的读书会,和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,探讨如何用更包容的方式,去促进社区的和谐平等。他们,则活在一个由感受、关系和多元化构成的世界里。


这三个人,他们说的都是中文,但你若仔细聆听,会发现他们使用的,是三套截然不同的“语言”。他们评判是非、做出决策的“底层代码”,更是有着天壤之别。


如果你用“创业者”的语言去跟“老昆明”谈效率,他会觉得你“没人情味”;如果你用“老昆明”的逻辑去跟“公益青年”讲规矩,他会觉得你“太古板”。


这种“鸡同鸭讲”的困境,不仅仅发生在生活中。它,更是我们教练工作中,那个最常见、也最隐秘的“失败根源”。


我们常常感到困惑:为什么我用尽了所有“正确”的教练技巧,客户却毫无触动?为什么我给出的激励,对他来说就像“耳旁风”?


答案可能很简单:你,根本没听懂他的“语言”。你没有看见,他活在哪一个“价值观”的世界里。


今天,我想为你揭开一张能“翻译”所有这些语言的“解码图”。它是一个极其深刻,却又无比实用的理论——螺旋动力学(Spiral Dynamics)。掌握它,你将拥有一双“慧眼”,能一张图看懂客户的“价值观层级”,从此,让你的每一次教练,都成为一场真正的“同频共振”。


你的客户活在哪一层?——一张图看懂人类价值观的“进化阶梯”


“螺旋动力学”听起来很高深,但它的核心理念,其实可以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理解:人类的意识,就像一个不断向上盘旋的“螺旋阶梯”,每一层台阶,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“价值观系统”(或称为vMEME)。


这个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尔·格雷夫斯(Clare W. Graves)长达数十年的研究,后来被Don Beck和Chris Cowan在《螺旋动力学》一书中发扬光大。它告诉我们,这些价值观层级,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出现顺序的先后。每当人类的生活环境(Life Conditions)发生重大变化,更高层次的、更复杂的价值观系统就会被唤醒,以适应新的世界。


在我的教练体系中,这个模型被巧妙地引入教练领域。对于我们教练来说,我们只需要聚焦于其中最常见的六个层级。


为了让你能“一张图看懂”,我为你绘制了下面这张“价值观层级进化图”:



请花一分钟,仔细看看这张图。它,就是我们接下来所有“解码”工作的基础。


【铁鏻视角】:为什么说“螺旋动力学”是MCC教练的“必修课”?


在我看来,掌握螺旋动力学,是区分一个“技巧娴熟的PCC”,和一个“能触动灵魂的MCC”的关键分水岭。


ICF核心能力要求我们“体现教练心态(Embodies a Coaching Mindset)”,其核心是“以客户为中心”。但什么才是真正的“以客户为中心”?


  • 不是去赞同他的观点,而是去理解他观点的“来源”

  • 不是去解决他的问题,而是去看见他构建这个“问题”的那个“世界”


螺旋动力学,恰恰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把“看见世界”的钥匙。


  • 它让“积极倾听”有了深度:当一个橙色客户抱怨绿色下属“没有目标感”时,你听到的,不再是简单的管理问题,而是一场深刻的“价值观冲突”。你不会再急于给方法,而是会去探索:“对你来说最重要的‘效率’,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‘感受’,如何能在这个团队里共存?”

  • 它让“建立信任”有了捷径:当你能用一个蓝色客户最熟悉的“规则”和“责任”的语言与他沟通时,他会瞬间把你引为“知己”。当你能欣赏一个红色客户对“力量”和“尊重”的渴望时,他才会真正地对你敞开心扉。

  • 它让“有力提问”有了方向:最高级的教练,不仅能匹配(match)客户的层级,更能引领(lead)他向上看。当一个蓝色客户被“规则”所困时,你可以问一个橙色的问题:“在这个规则之下,我们能找到的、最高效的‘赢’法是什么?”当一个橙色客户因过度竞争而精疲力竭时,你可以问一个绿色的问题:“在这场胜利之后,你内心最渴望的那份‘连接’是什么?”


这,才是教练的终极价值——我们不是客户价值观的“附和者”,我们是他意识进化的“助产士”。


“价值观解码”实战指南:三步搞定所有“鸡同鸭讲”的客户


那么,在具体的教练中,我们该如何运用这张“地图”呢?这套“三步解码激励法”,能帮你快速上手。


第一步:听关键词——客户的“口头禅”,就是他的“价值观密码”


在会谈的初期,请调动你全部的“声纳系统”,去捕捉客户在描述世界、描述自己、描述问题时,反复使用的那些“高频词汇”。


  • 紫色客户会说:“这是我们传统,老一辈传下来的。”

  • 红色客户会说:“这事儿我必须搞定,不能丢了面子!”

  • 蓝色客户会说:“做这件事是我的责任,这是应该的,没有对错可言。”

  • 橙色客户会说:“我们的目标是什么?数据呢?如何衡量结果?”

  • 绿色客户会说: “我感觉不太好,我希望大家都能被尊重。”

  • 黄色客户会说:“让我们从系统的角度看一下,这件事和其它事有什么关联?”


【教练心法】:客户的口头禅,就是他价值观的“显性基因”。当你听到这些词时,你的“解码图”就应该在脑海中亮起相应的颜色。


第二步:校准频道——用客户的“母语”,和他谈心


一旦你识别出客户当前主导的“价值观层级”,你接下来的所有沟通,都必须像切换电台一样,精准地“调频”。


如何与不同层级的客户“同频共振”?



  • 对紫色客户:多用故事、比喻、家族传统来沟通。尊重他的“神秘感”,不要用纯粹的逻辑去挑战他的“感觉”。

  • 对红色客户直接、有力、尊重他的力量。让他感觉你和他一样是“强者”。多谈即时的回报和胜利,少谈长远的规划。

  • 对蓝色客户逻辑清晰、条理分明、有章可循。给他看流程、看规则。你的专业性和严谨性,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抚。

  • 对橙色客户聚焦目标、谈论结果、展示效率。让他看到你是一个能帮他“赢”的伙伴。多用数据和成功案例说话。

  • 对绿色客户创造温暖、安全的场域,先处理感受,再处理事情。多用“我们”,强调团队和关系,让他感觉到被包容。

  • 对黄色客户和他一起,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。承认复杂性,探讨系统间的关联。给他提供信息和知识,而不是简单的答案。


【教练心法】:匹配,不是为了“讨好”,而是为了“有效”。只有当客户感觉到“你懂我”时,他才会真正地信任你,跟随你的引导,去探索那些他未曾见过的风景。


第三步:引领进化——用一个“更高”的提问,为他打开一扇窗


当你和客户建立了深度的同频之后,最高级的教练艺术,便在此刻上演。你需要在恰当的时机,用一个来自“更高层级”的提问,温和地“刺激”他的认知边界,为他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。


魔法提问示例:


  • 当“红色”客户为“搞不定”下属而愤怒时

    “作为一个渴望掌控局面的领导者(匹配红色),你认为,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规则和秩序(引领至蓝色),才能让你的团队,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一样,去赢得胜利?”

  • 当“蓝色”客户为“流程不完善”而焦虑时

    “我完全看到了你对规则和秩序的坚守(匹配蓝色)。基于这份严谨,我们如何能设计出一个最高效的流程(引领至橙色),不仅能保证正确,更能让我们成为行业里跑得最快的?”

  • 当“橙色”客户为“业绩压力”而精疲力竭时

    “你为了得这个目标,付出了巨大的努力(匹配橙色)。我很好奇,在这个过程中,你团队里每个人的感受是怎样的(引领至绿色)?我们如何能让大家的心,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,共同去庆祝那份胜利?”


【教练心法】:引领,不是“拉扯”,而是“邀请”。它需要极高的“临在”和“时机”把握能力。你只是,在他熟悉的世界里,为他打开一扇窗,让他闻到了来自更高层级的、不一样的空气。至于他是否愿意走出去,何时走出去,那是他自己的选择。


结语:别再用你的“地图”,去丈量客户的“疆域”


我们每个教练,都有自己主导的“价值观层级”。我们很容易,用自己脚下这层台阶的“标准”,去评判、去要求、甚至去“拯救”站在不同台阶上的客户。


而螺旋动力学,这面清澈的镜子,它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:放下你的“正确”,去看见他的“真实”。


你的客户,没有“问题”。他只是,活在他那个层级的世界里,用那个世界最真实的法则,在努力地生存和进化。


而我们作为教练,最深刻的慈悲与专业,或许就是,学会用六种不同的语言,去跟这个世界对话。当我们能真正做到时,我们就不再是一个“教练”,我们成了一座“桥梁”,连接着每一个独立的灵魂,通往他们那个更广阔、更整合的未来。





阅读 1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