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程序型”到“选择型”:你的客户更需要清晰的步骤,还是无限的可能性?


标签: 教练与NLP

20251002121300661.jpg


你好,我是薛铁鏻。


在昆明的官渡古镇,有两家相邻的银器店,手艺都堪称一绝。一家店的老师傅,我们称他为“规矩派”张师傅。你若找他打一只镯子,他会先请你坐下,拿出一本厚厚的图谱,让你选定样式,然后告诉你:“这只‘福禄’纹的,要敲三万六千锤,历经十二道工序,不多不少,七天后来取。” 他话语笃定,眼神专注,让你觉得,这只镯子,将是世间最标准、最完美的复刻。


隔壁店的,则是个“随心派”的年轻师傅,小李。你若找他,他会笑着问你:“你想在这镯子上,藏个什么样的故事?” 你说你喜欢海,他便可能在内壁给你刻上一尾跃出水面的小鱼;你说你思念故乡,他或许会为你融进一小片老宅屋瓦的颜色。你永远不知道最终会得到什么,但你知道,那将是独一无二的、属于你的作品。


这两位师傅,就像我们教练每天面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客户。他们都渴望“成长”这只最终的“镯子”,但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式,却有着天壤之别。


  • 有的客户,是“程序型(Procedures)”的学习者。他们需要一张清晰的“地图”,一个明确的“配方”。你必须告诉他“第一步、第二步、第三步”,他才能感到安全,才能迈开脚步。


  • 而另一些客户,则是“选择型(Options)”的探索者。他们渴望的是一片充满可能性的“森林”,一张可以随意涂抹的“画布”。你若是给他一条唯一的“路”,他反而会感到窒息,甚至会选择“另辟蹊径”。


作为教练,如果你用“随心所欲”的方式去引导一位“规矩派”客户,他会觉得你不专业、不可靠;如果你用“条条框框”去限制一位“随心派”客户,他会觉得你乏味、没水平。


沟通的错配,是教练工作中最高昂的隐性成本。 它会耗尽你的心力,却换不来客户的丝毫改变。今天,我想为你深度“解码”NLP元程序(Meta-programs)中这一个最关键的“识人”密码,教你如何瞬间识别你的客户是“程序型”还是“选择型”,并为他们“定制”最有效的教练方案。


你的客户,是“食谱追随者”,还是“灵感创作家”?


“程序型”与“选择型”的差异,本质上是大脑在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时的偏好模式。在我的长期实践中,我会将其生动地比作两种不同的厨师:


  • 程序型客户,是“食谱追随者”。他们相信,只要严格按照一个被验证过的、权威的食谱(Proven Method)来操作,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菜肴。他们安全感的来源,是遵循正确的流程

  • 选择型客户,是“灵感创作家”。他们拿到食谱,可能只会看一眼,然后就会开始思考:“如果我把里面的罗勒换成薄荷会怎样?如果再加一点柠檬汁呢?” 他们热衷于创造新的可能性


这两种模式,没有好坏之分,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的“操作系统”。而教练的首要任务,就是识别出客户的“操作系统”是什么,然后用他最熟悉、最舒适的“语言”来与他沟通。


【铁鏻视角】:匹配,是最高级的尊重


ICF核心能力要求我们“建立和维系协议(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Agreements)”和“培养信任与安全(Cultivates Trust and Safety)”。但我们常常忽略,最高级的“协议”和“安全感”,始于最底层的“沟通匹配”。


当一个“程序型”客户来找你,他潜意识里渴望的,是一个能给他清晰“操作手册”的“向导”。而当一个“选择型”客户来找你,他内心期待的,是一个能陪他一起“头脑风暴”的“探险家”。


如果你给错了角色,客户的潜意识就会立刻拉响“警报”:“这个人,不懂我。” 信任的桥梁,在搭建的第一刻,就出现了裂缝。


所以,识别“程序型/选择型”元程序,不仅仅是一个“技巧”,它是我认为的,教练对客户最根本的尊重。它意味着,我愿意放下我自己习惯的沟通模式,真正地走进你的世界,用你最舒服的方式,与你共舞。


这种深度的匹配,是所有改变发生的基础。


如何一秒识人?——识别“程序型”与“选择型”的“魔法”提问


那么,在实战中,我们如何快速判断客户的偏好呢?我给出了一个极其简单,却又无比精准的“魔法”提问:


当初,是什么原因,让你选择了现在这份工作?


仔细听他的回答,答案就藏在他的措辞里。


如何识别“程序型”客户?


他会给你讲述一个“故事”或一个“流程”。他的语言里,充满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


“哦,是这样的。我大学毕业后,先进了A公司,因为那是个大平台。做了三年之后,我觉得需要更好的发展,然后就跳槽到了B公司。之后,我遇到了我现在的领导,他觉得我背景很匹配,所以就把我招进来了。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。”


关键词:“然后”、“之后”、“所以”、“一步步”、“流程”。 核心特征:他们告诉你的是“事情是如何发生的(How)”。


如何识别“选择型”客户?


他会给你列出一张“清单”或一堆“标准”。他的语言里,充满了可能性、机会标准


“当时我手上正好有几个机会。我选择这份工作,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几个标准:第一,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主权;第二,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;第三,他们提供的薪酬也很有竞争力。综合来看,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”


关键词: “机会”、“选择”、“标准”、“可能性”、“前景”。 核心特征:他们告诉你的是“为什么这是个好选择(Why)”。


这个提问,就像一张“试纸”,能让你在教练会谈的最初五分钟,就清晰地看到客户的决策偏好。


“定制化”教练方案:如何与两种客户高效共舞?


一旦你识别出了客户的类型,你就拿到了开启高效教练之门的钥匙。接下来,你需要为他们提供截然不同的“服务”。


给“程序型”客户的教练“食谱”


目标:给他一套清晰、可靠、被验证过的“流程”,让他感到安全和掌控。


魔法话术与策略


  1. 开场就给“导航图”

    “在今天的会谈中,我们将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:首先,我们会清晰地定义你今天最想解决的问题;然后,我们会一起探讨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;最后,我们会制定一个可执行的行动计划。你觉得这个流程怎么样?”

  2. 多用“How-to”的语言

    “好的,既然我们明确了目标,那么,你认为,达成这个目标的第一步,具体应该怎么做?

  3. 引用“权威”和“成功案例”

    “你遇到的这个问题,很有趣。我之前的另一位高管客户,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他当时采用的一个被证明非常有效的方法是……

  4. 总结时给“任务清单”

    “非常棒的探索!那么,在我们下次会谈前,你承诺会完成的三件具体任务,分别是:一……二……三……


【教练心法】:与“程序型”客户合作,你要像一位严谨的“项目经理”。你的价值,体现在你提供的“结构”和“确定性”上。他需要你帮他把一个混乱的世界,整理得井井有条。


给“选择型”客户的教练“画布”


目标:为他打开一扇通往“无限可能性”的大门,激发他的创造力和热情。


魔法话术与策略


  1. 开场就给“游乐场”

    “今天你带来的这个议题非常有意思!充满了各种可能性。我很好奇,如果我们今天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去探索,你最渴望看到什么样的新机会浮现出来?”

  2. 多用“What if”的语言

    “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!如果我们再大胆一点,假设资源和时间都不是问题,还会有什么更有趣的可能性?

  3. 和他一起“头脑风暴”

    “你刚才提到了A方案和B方案。这太棒了!我们能不能再一起,创造出一个听起来有点疯狂的C方案、甚至D方案?让我们先把它们都摆在桌面上。”

  4. 总结时给“选择题”

    “今天我们看到了至少五种不同的前进方向,每一个都非常吸引人!如果让你只选择那个最让你感到兴奋、最能点燃你热情的选项,那会是哪一个?”


【教练心法】:与“选择型”客户合作,你要像一位充满活力的“创意伙伴”。你的价值,体现在你提供的“空间”和“灵活性”上。他需要你帮他把一个看似平淡的世界,变得五彩斑斓。


结语:最高级的沟通,是让对方用“母语”思考


“程序型”与“选择型”,只是众多“元程序”中的一个。但它却是我们在教练中最容易观察,也最能立竿见影地提升沟通效果的一个。


它提醒我们,一个教练最深刻的同理心,不仅仅是去感受对方的情绪,更是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。


当你开始有意识地去匹配客户的“元程序”时,你就从一个在他世界之外的“闯入者”,变成了一个在他世界之内的“同路人”。


你们的对话,将不再是一场需要费力“翻译”的跨国会议,而是一场可以用“母语”酣畅淋漓交流的“炉边夜话”。


在那样的“场”里,信任会自然流动,洞见会不期而遇,而成长,也便成了最自然而然的结果。





阅读 1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