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设(Presuppositions):如何在你的提问中,悄悄“植入”客户成功的信念?


标签: 教练与NLP

20251002122231708.jpg


你好,我是薛铁鏻。


在昆明的景星花鸟市场深处,藏着一些不起眼的古董店。有一次,我陪一位朋友去淘老物件,店主是一位言语不多的老先生。朋友看中一只老旧的木箱,翻来覆去地看,犹豫不决地说:“这箱子看着不错,就是不知道结不结实,能不能装东西。”


老先生没去解释木料有多好,工艺有多精湛。他只是悠悠地端起茶杯,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:“等您把它带回家,打算先用它来装书,还是装画?


朋友愣了一下,下意识地回答:“可能……先装我那些老画册吧。”


话音刚落,他自己也笑了。你看,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,那个关于“买不买”的纠结,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了。他们开始探讨的,是“买回去之后”的场景。五分钟后,朋友爽快地付了钱。


走出店门,朋友还在回味:“这位老板,真是个高手。”


我深以为然。这位老先生,在不经意间,使用了一种教练技术中最上乘、也最“无形”的语言魔法——预设(Presuppositions)


他没有去“说服”,但他成功地,在朋友的潜意识里,“植入”了一个成功的画面。


我们作为教练,每天都在面对客户的犹豫、怀疑和自我设限。“我不知道我行不行”、“万一失败了怎么办?”。我们常常费尽口舌去鼓励、去挑战,却发现收效甚微。


为什么?因为我们都在意识层面与客户的“信念”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拔河。


而“预设”这门艺术,教我们换一种玩法。它教我们如何像一位高明的催眠师,绕过客户意识的所有“警卫”,直接将一颗“你终将成功”的种子,悄悄地、精准地,种进他潜意识最肥沃的土壤里。


今天,我想为你彻底揭开这门高阶语言技巧的神秘面纱。


什么是“预设”?——那句你必须接受,才能听懂的话


“预设”到底是什么?在我的长期实践中中,我会定义它为:一句话中隐藏的、必须被假设为真的部分,否则整句话就无法成立。


听起来有点绕?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:


等您把它带回家,打算先用它来装书,还是装画?”


这句话的“预设”是什么?是“您会把它带回家”。


你看,要回答“装书还是装画”这个问题,你的大脑必须先默认“我会把它带回家”这个前提。老先生巧妙地将客户的注意力,从“买不买”这个开放性问题,引向了“装什么”这个封闭性选择题上。客户的意识在忙着做选择,而他的潜意识,已经愉快地接受了“拥有这只箱子”的未来。


再举一个经典的例子:


“你是什么时候停止打你太太的?”


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陷阱问题。因为无论你如何回答,你都必须先接受那个恶毒的预设:“你曾经打过你太太”。


“预设”的力量就在于此:它不容辩驳,它以一种“不证自明”的方式,构建了一个新的现实框架,并邀请对方直接走进这个框架里来讨论细节。


【铁鏻视角】:预设,是教练信念的终极体现


当我第一次在教练培训中接触到“预设”时,我内心的“教练小人”和“营销小人”又开始打架了。


“营销小人”兴奋地说:“这招太牛了!简直是‘成交’利器!” “教练小人”却警惕地提醒:“这难道不是一种‘操控’吗?我们不是应该保持中正吗?”


这个内在的辩论,持续了很多年。直到我成为一名MCC,在督导了上千个小时的教练会谈后,我才真正领悟到“预设”的精髓。


最高级的“预设”,不是技巧,而是信念。


它源于教练内心深处那个最不可动摇的、对ICF核心信念的全然相信:客户是完整的、有创造力的、资源具足的(creative, resourceful and whole)。


  • 当-我全然相信我的客户有能力实现他的目标时,我的提问,就会自然而然地从“你能不能……?”转向“当你做到之后……?”。

  • 当我全然相信改变是可能且必然的,我的语言,就会从“如果发生改变……”转向“当改变发生时……”。


你看,这不是操控。这恰恰是教练心态(Coaching Mindset)最深刻的体现。我不是在用语言“欺骗”客户,我是在用我的语言,为客户构建一个他暂时还看不到,但我坚信他能够抵达的“成功场域”。


我用我的“相信”,去“预设”他的成功,从而唤醒他内在那个沉睡的、同样相信自己能成功的“巨人”。


这,就是从PCC走向MCC的关键一跃:教练的语言,不再仅仅是“探索”的工具,更成为了“创造”的工具。我们用语言,与客户共创一个全新的现实。


“信念植入”三部曲:让客户在你的提问中“预见”成功


那么,在实战中,我们该如何像那位古董店老板一样,优雅而有力地运用“预设”呢?这里有三个从易到难的“魔法”等级,你可以立刻在下一次会谈中开始练习。


第一级魔法:预设“可能性”——融化“我做不到”的坚冰


适用场景:当客户深陷“我做不到”、“这太难了”的限制性信念中时。


错误示范


客户:“我想升职,但我做不到,我们部门的竞争太激烈了。” 教练:“你为什么觉得你做不到呢?”(强化了“做不到”的现实)


魔法话术


教练:“我听到了你对于竞争的担忧。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探索。当你成功升职之后,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?


【教练心法】:这个提问,直接跳过了“能不能”的辩论,预设了“升职是可能发生的”。它邀请客户的思绪,穿越当下的困难,去“品尝”成功的滋味。当客户开始想象成功后的画面时(比如“我要请团队吃一顿大餐”),他内在的能量状态,已经从“无力”悄悄转向了“渴望”。


第二级魔法:预设“必然性”——为客户的目标按下“加速键”


适用场景:客户有目标,但行动迟缓,缺乏紧迫感和确定性。


错误示范


客户:“我计划在下个季度开始我的副业。” 教练:“好的,那你准备怎么开始呢?”(一个平淡的行动规划)


魔法话术


教练:“听起来非常棒!为了让你下个季度顺利开启你的副业,从这个月开始,你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三件事,会是什么?


【教练心法】:这句话里,藏着一个更强大的预设:“你下个季度开启副业,这件事是确定无疑的。”它把一个遥远的“计划”,变成了一个近在眼前的、需要立刻倒推安排的“项目”。客户的身份,也从一个“梦想家”,被悄悄地转换成了一个“项目经理”。


第三级魔法:预设“选择权”——用“二选一”终结客户的拖延


适用场景:客户已经明确了行动,但在“何时开始”、“如何开始”上反复纠结和拖延。


错误示范


客户:“我决定了,我要开始健身!” 教练:“太好了!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呢?”(一个开放性的问题,给了拖延无限的空间)


魔法话术


教练:“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决定!那么,你打算在这周三,还是周五,完成你的第一次健身打卡?


【教练心法】:这是一个经典的“双重束缚(Double Bind)”式提问。它巧妙地预设了“你本周就会开始健身”。它没有给客户“做不做”的选项,而是直接给了他一个关于“何时做”的、更简单的选择题。无论他选周三还是周五,他都已经默认了“开始行动”这个更大的前提。


结语:最高级的教练,是在与客户的“未来”对话


“预设”,是一门需要反复揣摩和练习的艺术。它要求我们对语言有手术刀般的精准,更要求我们对客户,有一颗全然相信的心。


它不是让我们去操控客户,恰恰相反,它是让我们放下那些试图在意识层面“说服”客户的徒劳努力,转而用一种更深刻、更智慧的方式,去与他的潜能和未来对话。


当你开始在你的提问中,悄悄地为客户“植入”成功的信念时,你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陪伴者,你成为了一个现实的共创者


你正在用你的语言,为他编织一张通往梦想的、坚实而温暖的“安全网”。在那张网的承托下,他会惊奇地发现,原来那些他曾以为遥不可及的飞跃,竟是如此的自然而然。





阅读 106